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38章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中美两国应以宽广的胸襟看待对方发展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主题是“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他呼吁中美两国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坚持合作,开创大国关系发展的新模式。在展望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时,他提出了四点看法和主张,其中第一条是“增进互信,把握方向”。他认为,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认为,“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句话体现习近平作为政治家的宽广胸襟和战略远见。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中美两国能否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能否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关键在于两国领导人是否能以宽广的胸襟看待对方国家在亚太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倘若心胸狭窄,仍以零和思维看待中美关系,那么中美两国就有可能走上大国争霸的老路,大国政治的悲剧就可能在中美两国间上演。

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全球资源有限,大国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相互争夺资源,新兴大国的崛起必然威胁传统大国的地位,压缩传统大国的发展空间,牺牲传统大国的利益,新兴大国与传统霸主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在此看法的基础上,新旧大国不可能相互信任,会以对方为对手,在疑虑中发生战略误判。

习近平在此强调的是,中美两国要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对方发展。太平洋足够宽广,世界足够大,中美两国没有必要为争夺资源或所谓的地区主导权而相互对抗、发生冲突。要在更大格局基础上建立信任,减少因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所引起的猜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据美方统计,2016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截至2016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7万个,实际投入798.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在美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截至2017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1.146 5万亿美元。目前,中美之间平均每天有1.4万人次的往来,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随着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美之间的利益交融和相互依存将更加深入,一国的发展将给另一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即便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例如,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而美国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亟须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促进经济复苏、增加就业。因此,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也拥有诸多共同利益。

正如习近平所说,“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应聚焦合作,管控分歧,继续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这不仅将造福于两国人民,也将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