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第17章

十二、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二、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首次提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明确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北京大学对大学生讲这个问题,在上海对领导干部讲这个问题,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对小学生讲这个问题。这一系列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为我们践行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根本的思想理论遵循。

(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picture
2017年3月29日,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最美如城人、最美志愿者、最美楼道长、最美家庭等第二届“如城最美”道德典型走红毯、上T台受表彰。

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核心价值观并不与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科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和其他文化形态相并列,而是深藏、凝结、渗透在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和文化形态中,持久发生主导、支配、引领作用,并被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和文化形态始终贯穿、散发、体现其意蕴。因此,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文化的最根本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人们在谈论文化的区别或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时,通常都是指特定的核心价值观。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这一论述,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是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当今世界,谋求发展已是大潮流、大趋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已、内乱频发,甚至有的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国家也难以幸免。究其根源,主流价值观的崩塌、核心价值观的颠覆所导致的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争斗,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少洞察深刻、见微知著的学者说,“兵不血刃夺天下”正在取代传统的武力征服,其中价值观所具有的力量和发挥的作用一目了然。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各种声音竞相出现、价值观念冲击激荡在所难免。如何在多种声音中求得共识、凝聚力量?如何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治理和秩序?如何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面对这样的新要求,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当代中国,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这既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也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既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之音。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国家层面上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要求,在社会层面上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要求,在公民个人层面上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

(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里所强调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我们理解,起中轴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国道路就有可能迷失前进方向,中国精神就有可能失去内在灵魂,中国力量就有可能失去精神动力。

要通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道路提供新动力。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反复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文明,中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从价值观上引导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对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改革开放自信、和平发展自信和民族复兴自信,从而坚定地沿着正确方向推动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要通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中国精神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合,它不仅承载和显现着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历史实践和伟大创造,为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着坚实的实践根基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着最为广阔的视野和最为贴切的召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和执着坚守,在公民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实践,去不断展现、充实和强健中国精神,并为其赋予源源不断的实践支撑、理论自觉和价值观自信。

要通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力量筑牢新基石。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有效地凝聚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进而凝聚起中华民族最强健、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发展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一个民族的精神“缺钙”,就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行动“软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始终坚持以中国梦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科学理论、制度保障和文化旗帜,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信、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推动和凝聚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picture
2017年3月5日,“雷锋精神永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作品展在华中农业大学展出。

(三)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今中国,要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多措并举。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重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但是也要有重点,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群众的领头羊,必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去感召群众、引领风尚。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为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此,要构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确保我们出台的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中,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使整个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风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的良好风气,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形成一种使各行各业工作与核心价值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

总起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时代敏感和问题意识,以卓越的文化思维、价值观自信和文明视野,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新思想理念,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识和文化思维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科学水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创造和新维度,反映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深入推进价值观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价值指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